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学校决定开展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关于编制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校发〔2025〕22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日程安排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做到有序推进、责任明确,本次培养方案编制分为调研分析、方案编制、学院审核、学校审定四个阶段,各阶段安排如下:
(一)调研分析阶段(2025年4月11日前)
各学院组织学习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开展调研分析,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广泛听取师生、校友、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工作思路和达成目标。
(二)方案编制阶段(2025年4月30日前)
各专业根据修订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依据学校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产出导向,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指导性修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三)学院审核阶段(2025年5月28日前)
各专业应在修订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论证,确保方案培养目标清晰、培养理念先进、课程体系合理、模块设置规范并符合学校要求。经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报学院党政联席会通过。
(四)学校审定阶段(2025年6-7月)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院审核通过基础上,通过听取学院修订工作汇报和查阅培养方案,予以审核确定。
二、任务分工
(一)各学院(部)。各学院(部)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主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各专业开展培养方案修订实施工作,确保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指导性修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优质高效完成。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负责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并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设系列选修课程。
(三)外国语学院。负责制定深化外语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推进分级、分类、进阶式教学,以跨文化交流为重点增设第二外语等课程板块供学生自主选择,服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化学学院。负责制定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根据全校不同专业培养需求,构建分模块分层次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化学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
(五)信息学院。负责数学类、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培养需求,构建分模块分层次课程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促进数智教育与所有专业交叉融合。
(六)工学院。负责物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协同相关工科学院牵头制定工程科技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引导学生加深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提升学生工程素养。
(七)文法学院。负责协同相关学院牵头制定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加强文史哲艺类通识课程建设,建好“写作与沟通”等通识核心课程。
(八)体育部。负责制定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课内外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落实每个学生掌握1项运动技能任务。
(九)团委。负责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开设艺术活动实践类、专业文化探索类、文化传承类美育实践课程,落实每个学生参加1项艺术实践、习得1个艺术技能任务;负责社会实践、美育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协调落实。
(十)本科生院
1.质量与评估处。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协同相关学院成立学科大类通用平台课程建设专项组,组织各学院(部)开展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具体工作,落实课程思政相关要求。
2.实践教学管理处。负责审核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课程建设情况,指导各专业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环节等设置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负责落实专创融合课程、交叉融合课程、校企合作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2个必修学分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参加1项创新创业实践。
3.注册与学籍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全校辅修管理工作,推进主辅修结合;本研贯通相关课程互认和学籍管理;部分通识、选修课课程考试成绩可不计入GPA(≤5学分)工作。
4.教学运行管理处。负责统筹推进本研贯通相关编码贯通、课程贯通、平台贯通,实现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通互选;负责统筹推进课程全年开设,协助各专业面向全校开放课程,实现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修读课程,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运行工作协调。
5.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处。统筹负责本科生国家安全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军事课程4个必修学分任务。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2个必修学分任务,突出生命关怀教育,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材料提交说明
(一)相关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学院、信息学院、工学院、文法学院、体育部、团委,以及本科生院相关处室,应根据修订指导意见要求和任务分工安排,及时开展广泛调研,牵头制定相关改革实施方案,并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改革实施方案应于2025年4月11日之前确定。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修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辅修专业培养方案(相关模板另行发送)。人才培养方案应于2025年5月28日之前完成并提交。
(三)其他工作材料
其他工作材料包括: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学院教指委培养方案审议会会议纪要,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编制说明(包括修订依据、内容、过程等)。上述工作材料原则上以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并与培养方案同步提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学校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本科生院具体负责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学院(部)要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院长(主任)负责制,成立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所设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二)认真学习,深入研讨
各学院(部)应组织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监测评估(认证)、“四新”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有关政策和文件,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广泛调研,对标国内外一流,有效借鉴,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发挥学院(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作用。
(三)及时总结,固化成果
各学院(部)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全面总结近年来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与经验,充分吸收到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
(四)把握重点,确保质量
各专业应按照总学分要求做好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进一步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大类平台和专业课程,全面开放选修课程。注重推进科教融汇,把最新学术成果、学术思想引入课程教学;鼓励专业阅读,把学科经典著作、最新专业文献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深化考试改革,创新考试形式与方式,推广非标答考试。
如有问题,请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人:本科生院 吕叙杰,王春潮。联系电话:87282009,87288985。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
(本科生院代章)
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