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班“洞谈”创新课堂师生前往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研学活动。洞班学生代表做“AI+商业模式创新”项目汇报,与会专家对学生团队项目作点评指导。
10月26日下午,张之洞班“洞谈”创新课堂任课教师李剑、信息管理领域优秀创业者韩轩校友与12名本科生前往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参访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洞谈”创新课堂 ——“信息科学创新专题”的课程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搭建产学研沟通桥梁。

“张之洞”班师生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合影
走进武智院,走近“紫东太初4.0”国产全栈化大模型
在庞有乐研究员的专业讲解下,师生们沉浸式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脉络、重点产品研发成果及多行业落地应用案例。朱红伟研究员聚焦于“紫东太初4.0”大模型作专题介绍——作为我国首个国产全栈化AI大模型,它具备“边看、边识、边思”的核心能力,从底层框架到上层应用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可广泛赋能医疗、农业、制造等领域。师生们一边认真聆听技术原理,一边结合专业中AI工具的应用积极提问,在“看技术、识原理、思应用”的互动中,深化了对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价值的认知。

师生参观研究院展厅
优秀校友传经,点亮创新思路
本次活动还邀请到我校2025届毕业生、优秀创业校友韩轩作专题分享。作为正探索AI领域的创业者,韩轩学长结合自身实践经历,从 “我在华农的创新创业”“我在双创中收获了什么”“大模型和AI创业的思考” 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要全面发展,在创新中紧扣真实需求痛点,在创业中平衡技术可行性与商业价值。

韩轩学长作经验分享
思维碰撞,共促创新成长
在项目汇报环节,“张之洞”班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利用AI工具赋能商业模式创新,从痛点识别、技术方案、商业模式画布等多个维度展示了各自的创新项目构想。研究院专家、李剑教授与韩轩校友共同对项目进行深入点评,就AI技术的合理应用、商业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技术落地可行性,完善项目逻辑,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找到项目改进方向,也加深了对技术服务需求的理解。

学生团队汇报“AI+商业模式创新”项目
满载收获,坚定创新方向
活动最后,2023级张之洞班王子萱同学与大家分享研学感受。“这次参访让我真切感受到AI技术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她表示,“紫东太初4.0的全栈化技术让自己看到国产AI的强大实力,韩轩学长的分享打消了自己对学生创业的顾虑,老师们的点评为小组项目指明了优化路径,未来我们会继续打磨项目,努力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李剑老师作研学总结
据悉,为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跨学科思辨与实践能力,华中农业大学特创建特色课程《“洞谈”创新课堂》,涵盖“自然科学创新专题”“管理科学创新专题”“信息科学创新专题”“人文艺术创新专题”四大模块,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聚焦科技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的交融,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沉浸式互动,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文字:吴丹洋
审核:王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