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申报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课程创新项目的通知

时间:2025-08-06 来源: 点击量:

各学院(部)、全体教师:

为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时代英才培育行动相关要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启动2025年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课程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类别及申报条件

本次立项聚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设以下4类项目:

(一)项目一:AI赋能课程建设专项

顺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带领更多师生共同成长,赋能我校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上形成新优势。

1.改革内容

(1)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委托信息学院进行课程建设。

(2)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讲授前沿核心技术原理、应用等内容。

(3)数智实践课程。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在本学科领域和行业发展中的应用场景、案例等内容。

2.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

(2)优先支持已经开展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课程。

(3)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开展AI赋能教学改革探索。

(二)项目二:项目制课程建设专项

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探索“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带动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支撑一流的科技创新,两者相互支撑、融合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推进全链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项目式培养。

1.改革内容

以课程或课程群建设为依托,以行业产业真实问题为牵引,坚持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鼓励教师围绕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重构课程(群)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场景”中研究“真问题”,进行研究型学习、深度学习。

2.申报要求

(1)依托课程(群)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为主,同时鼓励开设创新性课程。

(2)课程(群)要基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基础来进行整体规划,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提出问题、规划方案、修订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等项目各阶段。

(3)鼓励高水平跨学科科研团队组建项目制课程教学团队。

(三)项目三:课程考核深度改革专项

1.改革内容

积极探索平行课堂,进行教考分离、过程性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定、引导和激励功能。

2.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应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鼓励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示范引领。

(2)以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为重点,组织平行课堂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创新专项,推进同一门课程设置多个平行的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课堂,授课教师统一备课与教研、统一教学设计、统一教学进度,灵活适配学生需求,优化师资资源配置,促进教学相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3)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由结果性向形成性考核转变、由知识性向能力性考核转变、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考核转变、由传统型向数智化考核转变;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拓展课程内容深度,提升学业挑战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四)项目四: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建设专项

1.改革内容

新建具有学校、学院或学科特色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涵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与外部认知、生涯决策与目标管理、实习实践或创业实践等内容,建设职业案例库等教学资源,旨在唤醒大学生自我认知与生涯觉醒,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科学制订求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与就业主观能动性。

2.申报要求

(1)项目负责人需为我校在职教师或管理人员,优先支持从事过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经历或从事过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2)每学院限报1门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相近学科所在学院可联合申报,且保障首轮开课不少于4个学期。

(3)新建课程要形成完整的课程建设方案,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等相应教学文件;新建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原则上不超过16个学时(1个学分)。

三、申报流程

(一)各学院(部)要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积极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报,立足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的需要,有规划地组织申报。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申报和联系行业、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二)请申报教师于2025年8月30日前,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1)。通过申报系统(网址:https://hnxmps.mh.chaoxing.com/)线上提交申请材料(流程见附件2),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每位教师作为负责人限报2项,每门课程至多申报一类改革项目。

(三)申报截止后,学院从申报系统导出《学院申报汇总表》(附件3),学院(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提交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处(学生综合服务楼426室)。

(四)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分批次立项建设。

五、政策支持

(一)立项项目纳入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给予每项1万元经费支持,建设周期为1年。

(二)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一、二,联系人:本科生院 任霞、柳伊凡,电话:027-87280917

项目三,联系人:本科生院 翟红,电话:027-87288631

项目四,联系人:本科生院 刘德志,电话:027-87281527

申报网址、系统技术联系人,https://hnxmps.mh.chaoxing.com/,技术支撑:姜业梅,13545058286


附件:

1.项目申报书

2.申请系统填报指南

3.学院申报汇总表


本科生院

2025年7月29日